真是王者吗?——多代同堂双品牌战略
年9月份轿车销量榜出炉,日产轩逸(参数
询价)创下该车型史上最佳销售记录,共计售出新车5.7万辆;年前9个月累计销售了辆,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全部9个月的累计销量,日产轩逸都无愧于销量王者的称号。轩逸看似只是东风日产品牌旗下的单款车型,其实是由轩逸经典和第14代轩逸组成,也就是说月销5.7万其实是两代轩逸销量的总和,其中轩逸经典贡献更大,而其较低的价格无疑是很打动消费者的最有力武器。因此相比于采用双品牌战略的丰田与大众,若对比销量,丰田卡罗拉+雷凌销量,大众朗逸+速腾+宝来的销量才是其品牌的真正实力,与以上组合相比,两代同堂的轩逸销量占不到一点优势,以9月份销量为例:丰田卡罗拉+雷凌销售了超过6万辆,大众朗逸+速腾+宝来更狂销超过11万辆。反而轩逸车型的两代同堂策略造成了整体价格是往下走的,且有品牌力被透支的风险。
技术发展受限:
自年轩逸上市就采用了H16发动机,再到款最新轩逸依然在使用第三代H16发动机,坚持挖掘1.6L的潜力。相比于现在的1.0T、1.2T发动机,虽然轩逸的H16发动机平顺可靠,后期费用低,但是毕竟自吸发动机的市场越来越小。
而在混动方面,日产更是落在后面,在说日产之前,还是得先说一下丰田和本田。丰田凭一己之力把混联式混动的可能性全部梳理了一遍,推出了THS系统。晚到一步的本田只好把所有插电式混动的可能性全部梳理了一遍,推出了i-MMD系统。由于电机可以应用的大部分机械式并联和串联结构已经被“两田“瓜分干净了,所以日产选择了发动机和CVT变速箱之间布置电机,并采用了机械增压发动机且没有采用缸内直喷技术。但是变速箱与发动机之间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了,而且电机两侧还必须各有一组离合器,就算是极致压缩空间之后,混动系统匹配的电池容量也是极低。以日产的混动楼兰为例,该车的实测百公里油耗在9.5L左右,而加速却控制在了9秒内,都不算非常出色。日产的混动能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提升实在是太小了,后续日产也放弃了在这个方向上的努力,把宝全部押在了EV纯电动,日产LEAF(聆风)的成功说明了这个方向的努力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
但纯电动与燃油车市场的容量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燃油与混动技术的储备不足,让日产急中生智,拼凑出了——日产e-POWER。这套系统最大特点是车辆的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轮,而是由电机驱动,和理想ONE如出一辙,本质上就是一个增程式电动车,而东风日产将在年才开始导入日产最新的e-POWER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的选择决定了日产最近几年在动力系统上的尴尬局面。
日产公司困境重重:
自年日产汽车前任董事长卡洛斯·戈恩被捕后,公司就陷入了亏损的泥潭,财年(年4月-年3月),日产净亏损超过亿元,创下近20年来最大亏损额度。年2月底,穆迪对日产汽车还本付息能力进行预判,认为日产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具备优良的投资品质。日产汽车取消了年6月发行债券的计划,知情人士透露,原本决定发行规模为亿-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元-亿元)的债券。年9月,日产曾经推迟过一次市值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债券的发行事项。日产汽车发言人AzusaMomose表示,公司正在考虑各种筹款方式,但目前无法给出任何关于未来筹款的详细计划。
寄托日产全部希望的轩逸
日产汽车公司动荡不安,又恰逢疫情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日产汽车决定押宝中国市场,计划在年底之前将其在中国的产能提高约30%,从目前的每年万台增加到每年万台。日产汽车曾于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盈亏预警,称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营业亏损可能会破纪录,与此同时,销量也将降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疫后经济复苏较快的中国市场已是日产汽车减少亏损唯一的希望。从日产品牌来看,轩逸系列居功至首,年9月东风日产公布终端销量为辆,销量破5.7万辆的轩逸,占据东风日产9月销量51.3%。东风日产1-9月累计销量达辆,轩逸累计销量达35.7万辆,在东风日产内部占比达47%,正逐步向50%靠拢。
轩逸寄托了日产汽车全部的希望,不过公司动荡不安,变故随时发生、混动技术路线错误,缺乏有竞争力的混动车型,押宝纯电动,市场占比小,对整体销量影响效果不明显。以价格换市场的轩逸还能撑到什么时候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汽车之家
本文使用的图文等作品部分源于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我们也注重分享,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