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广发证券陈子坤纪成炜蒋淑霞)
一、高镍技术焕发新生,引领全球技术迭代(一)镍价下行+复合铝箔加持,高镍路线焕发新生
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竞逐高镍路线。
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均着力研发高镍低钴以及无钴电池,逐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其中中国电池企业对以8系为代表的高镍路线探索获得了较快的进展。
而年以来,电池安全性、成本控制等需求的强化也催生出新材料体系的诞生,其中韩系企业如SK创新对6系和8系材料混用以获得安全与性能的平衡,LG化学年应用NCM体系,并与通用联合探索NCMA电池,国内蜂巢能源推出无钴电池和NCMA电池,极大丰富了电池材料体系。
我们认为高镍路线会焕发新生,主要基于两个核心判断:
1.镍供需宽松,价格振幅收窄,高镍成本优势更加凸显
根据广发有色发布的报告《镍行业深度-结构性高景气,供需寻找新平衡》,镍供需整体趋缓,叠加低库存支撑,预计镍价振幅收窄、转入新平衡。
第一层供需:镍铁-不锈钢,当前景气度较弱,预计未来需求端弱复苏,供需持续宽松。
第二层供需:中间品-硫酸镍-三元锂电池,预计未来供需两旺且供给增速大于需求增速,供需有望转向宽松。
第三层供需:精炼镍-高温合金等,预计未来供需双强,供需格局有望缓和。
此外,伴随不锈钢、动力电池产业链供需转向宽松,有望促进镍铁-高冰镍-硫酸镍、中间品-精炼镍等产业链资源流通,使得硫酸镍、精炼镍供需格局进一步缓和。随着多重供需趋缓,叠加低库存支撑,相比于年,预计23-24年供需趋于弱平衡,价格波动收窄。
高镍相对传统中镍三元材料具备材料成本优势。我们对低中高镍三元材料产品NCM、NCM、NCM进行三大核心原材料和锂盐的成本拆分,由于钴含量明显降低,高镍三元材料NCM系列单吨原材料成本比低中镍NCM、NCM成本低9.7%、1.3%,高镍系列产品成本优势得以凸显。
2.复合铝箔应用解决高镍安全性隐患,兼具降本增效
复合集流体优势在产业化中被放大:兼具提升安全性、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除开有效阻止内短路提升安全性,以价格更便宜、质量更轻的高分子材料代替金属的革命性创新在电池能量密度和成本上也占据优势。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进展:消费电池领域已量产,动力电池领域中复合铝箔已量产,复合铜箔送样验证中。
据GGII,年7月,OPPO发布五层夹心式安全电池,引入复合集流体技术,实现复合集流体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
年宁德时代研发的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技术在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评选中获评为十大创新技术之一,该技术考虑铝箔通过热-机械载荷断路的电池内短路模拟仿真,引入真空气相沉积工艺,构建三明治结构的复合铝箔,在业内率先解决了高镍电池内短路难题,并通过莱茵TüV认证。
同时,研制了原位钝化和连续辊焊工艺和装备,攻克了集流体因材料和结构颠覆难以规模化量产的短板,生产节拍达到20ppm。
目前该复合铝箔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应用于大批主机厂。
考虑金属价格和性质,复合集流体应用场景不同。据Wind数据库,年全年铜长江有色平均价6.76万元/吨,铝长江有色平均价2.00万元/吨,铝价仅占铜价约30%。
8微米复合铝箔项目我们按照“6微米高分子材料+2微米铝层”结构计算得到复合铝箔的密度为2.39g/cm3,比传统铝箔密度下降11%;6微米复合铜箔项目中,按照“4微米高分子材料+2微米铜层”结构计算得到复合铜箔的密度为6.82g/cm3,较传统铜箔密度下降24%,密度降幅更显著,提升能量密度效果更好。
因此,综合考虑下游趋势和材料本身性能,我们认为:复合铝箔主要用于高镍三元电池,以提升安全性。复合铜箔主要用于磷酸铁锂电池,提升能量密度为主,降低成本为辅。
高镍三元电池加快乘用车车型应用。
国际市场上特斯拉、宝马率先开始应用高镍三元电池,包括戴姆勒、大众、现代、日产、通用等主机厂也陆续宣布将导入高镍电池体系。
近年来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自年广汽AionS开始,高镍三元电池逐渐受到国内主流车企的认可,后续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及目前吉利、广汽、北汽、江淮、上汽等自主品牌车企的数十款车型均应用了高镍电池,有望持续拉动高镍三元电池在乘用车上装机份额。
(二)正极技术全面布局,引领全球技术迭代
公司作为高镍龙头,8系产品优化成熟,9系已经领先出货。
根据中报和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告,公司超高镍多晶产品实现百吨级出货,应用于长续航电池;9系单多晶产品实现百吨级出货,应用于电池体系,大规模起量在即;Ni90高镍产品已批量供货卫蓝新能源Wh/kg半固态电池体系,正式应用在蔚来ET7等三款车型;中镍7系单晶高电压完成客户导入验证,实现小批量出货。
产品工艺方面,公司成功开发出产品的新制程工艺,实现单线产能提升和材料降本,应用该工艺的8系产品已大批量出货,测试9系产品的综合性能优异。此外,公司研发的富锂锰基材料通过客户认证,容量、循环等综合性能行业领先。
收购斯科兰德完善磷酸锰铁锂布局,上车进度提速。
年公司以万元受让股权及货币出资3.7亿元对斯科兰德公司进行增资的方式合计取得斯科技兰德68.25%的股权,正式布局磷酸锰铁锂领域。
斯科兰德具备吨产能,产品得到国内外多家主流客户认证。
根据中报披露,年上半年,公司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累计出货近千吨,在四轮动力端实现百吨级出货,预计年Q3将在动力端开展冬标测试,磷酸锰铁锂电池上车速度加快。
公司在上半年推出新品M6P(高镍三元和磷酸锰铁锂的掺混材料),该材料的电芯瓦时成本比中镍三元低15%以上,新一代工艺已被下游客户锁定,综合成本接近磷酸铁锂。公司正筹备新一期磷酸锰铁锂产能基地建设,以配套响应下游客户需求。
钠电正极进展顺利,累计实现近百吨级出货。根据中报披露,公司23H1钠电层氧正极累计百吨级出货,聚阴离子吨级中试阶段,预计23H2有望实现一定规模动力装车,24H2以后计划实现储能领域大规模量产。
二、全球布局攻城略地,海外优势开花结果三元产能快速扩张,三年CAGR约为24%。年公司已建成约25万吨/年的正极产能,拥有湖北鄂州、湖北仙桃、贵州遵义和韩国忠州四大正极材料基地,基于行业高速增长的预期和下游客户的合作情况,公司快速扩张产能规模,包括湖北鄂州五期、湖北仙桃一期、韩国正极项目及贵州1-2期,预计产能可达47.9万吨,三年CAGR24.2%。
拟定增募集不超过54.28亿元,加速产能扩张进度。
年8月4日公司公告拟定增募集不超过54.28亿元,其中34.89亿元用于锂电正极材料扩产项目,包括仙桃一期10万吨、遵义2-2期3.4万吨及韩国忠州1-2期1.5万吨;4.93亿元用于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一期)项目,工程装备一期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14.46亿元。
年公司全球三元材料市占率为9%,超越LGC成为全球龙头。据鑫椤锂电,公司年全球三元正极市场占有率约9%,同比提升1pct,市占率超越LGC成为全球第一,随着海外定点和订单逐步兑现,未来公司全球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一)欧洲:跟随大客户放量,基地布局静待落子
碳排放法考核开启迎来政策换挡,带来中长期欧洲电动化的确定性。
据欧洲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