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国产芯片日产10亿颗,再破纪录东南大学
TUhjnbcbe - 2023/10/11 17:13:00
北京看手足癣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一张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往往集成了几十亿个元件,精度要求达到了头发丝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涉及无数个前沿核心技术,这也是人类精密制造的极限之一。

纵观全球先进制造业,任何领域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一颗小小的芯片。根据权威数据显示,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或达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9%。与此同时,国内半导体企业累计生产了.3亿颗,日产能达到了10亿颗,再次刷新了国产芯片产量的新纪录。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要想走自主创新之路,成为科技强国,就必须加速发展以芯片为基础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国产替代率,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近年来,为推动和支持芯片产业发展,国家陆续发布一系列产业扶持*策,并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为芯片产业注入资金和活力。“十四五”规划在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方面强调,要“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这离不开社会各界对中国“芯”的支持和助力。其中,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便以实际行动,呼应着时代的期待,开创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的新篇章。

根植千年文脉,矢志一流

在具有千年文脉的四牌楼校区,东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历经近百年风雨,仍傲然挺立。一代代电子人从古老的金陵院出发,在“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旗帜下,始终胸怀一颗中国“芯”,朝着“一流”目标接续奋进。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肇始于年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成立于年11月。年电子工程系撤系建院,年为培养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年成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学院逐渐发展成为东南大学电子科学领域集教学、科研、应用开发为一体的重点院系,同时也是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9所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之一。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学院自基础专业、电真空器件专业等教研组延伸出现今的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传感/通信综合网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教学科研基地,始终坚定一颗中国“芯”不动摇,矢志迈向“一流”的脚步从未停顿。

汇聚名师大家,强建学科

“他们是中国芯的制造者,于商海竞航,在荆途携手;他们是深谋远虑的弄潮儿,破浪斩棘间,寻找到智慧的终极:同心协力的心,驱动中国芯;家国统一的路,才是心归路。”自年建系以来,共有名教职员在东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任职,陆钟祚和闵詠川为首任系主任和副系主任。一代代电子人青蓝相继,伴随着“中国芯”的崛起踏梦而行。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法国科学院院士AlbertFert教授;被誉为“现代半导体封装之父”的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汪正平教授;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奠基人之一,日本学士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SumioIijima教授等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来到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学院的蓬勃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AlbertFert教授汪正平教授SumioIijima教授

在优秀师资力量的支持下,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成果突出,现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三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

此外,学院还拥有“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年U.S.News世界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排名中均名列第5位。

得益于强大的学科优势,学院在在科研方向上围绕集成电路、信息显示、物联网、光传感网络等产业领域,从中获取科技创新的应用与原动力,同时面向未来电子器件及系统的高效、节能及微型化、智能化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前沿和未来技术储备研究。

同时,学院协同飞利浦、通用汽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外龙头创新企业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相应的研究基地和平台。

学院先后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十余年来,学院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近五年,学院科研总到款5.76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9%。

孙伟锋教授牵头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取决于代代电子学者一路走来的每一步。他们乘“勇毅之风”破“困难之浪”,用实际行动撑起了“东大电子”的蔚蓝天空。

聚焦高端培养,英才辈出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想强劲中国“芯”,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一直以来,东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突出的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理想远大和道德高尚的电子信息领域领*人才。

多年来,学院围绕新工科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人才培养研究点,先后承担了国家与省部级教改项目7项,出版了众多优秀的教材与教学期刊论文,建设国际、国家及江苏精品课程各一门,获国家与省部级教学竞赛奖4项;

学院重视产教融合的培养,构建了“综合性、实战型、创新型”教学实践体系,现有合作企业70余家,分别建立了实践基地和联合研发中心等,从中获取实施创新性、实战性课题,锻炼学生真刀真枪的科研攻关能力;

为以产业需求驱高校学生实践,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学院积极组织了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三大国家级的学科竞赛,为各高校贡献实验实训课程20余门;

学生参加嵌入式暨智能互联大赛全国总决赛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发展,从一流高校、企业、专家和课程出发,多措并举,致力于构建了一流的国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宽广国际视野;

学院与帝国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电子、微电子学院布局“十四五”规划,建设“一体两翼”的发展新格局,以聚焦于基础材料、软件及器件等方面研究的九龙湖校区为创新主体,以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为基础的江北新区和立足于微电子学院的无锡校区为产教融合的设计与制造两翼,通过产业之翼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同时凝练科学前沿。

九龙湖校区电子学院新大楼效果图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

自建院以来,学院共培养了名本科生。年本科生国内升学和深造率达74%以上,出国去向分布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大学。

年本科就业率达98.87%,毕业生主要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国家科研院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南京中兴有限责任公司等知名企业。

年本科生去向分布年本科生国内升学情况年毕业生就业去向

在东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勤耕不辍的培养下,一大批杰出校友不断涌现,为中国“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羽翼——

刘盛纲,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韦钰,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东南大学校长,曾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

*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周顺圭,美国硅谷天使投资人。

高涛,辽宁省副省长,原中电科集团副总经理。

丁耘,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

从目前芯片技术国产化的进展来看,制造中国“芯”还需保持定力、稳定心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未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解决芯片与高端电子器件可设计、可制造等卡脖子问题,大力培养创新型芯片人才,为了国家民族的振兴繁荣,不断创新、勇往直前。

煌煌东大,邀你共同构筑中国“芯”!欢迎报考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文素材来源: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官微、央视财经官微、参考消息官微、东方财富网、企业管理杂志官微、竹贤书院官微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产芯片日产10亿颗,再破纪录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