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塑魂凝心 [复制链接]

1#

一、背景与起因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有着空前的历史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赋予“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三大定位。巴马也是国定贫困县,底子薄,自然条件恶劣,造成了缺乏对基层社会治理规律的提炼总结,造成了密切联系国情社情民情,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将中央的顶层设计转化为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因此,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新时代,党建如何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论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如何化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巴马紧贴县情,重点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塑魂;建立直接联系群众的服务制度,齐心共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立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智慧治理制度,汇聚党政军警企社民媒的磅礴之力。

二、做法与经过

(一)思想塑魂: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巴马县坚持把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心腹地、百色起义策源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香刷洞和红二十一师师部旧址等红色资源,以韦拔群烈士“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拔群精神”为指引,对待党员干部要求强化理论武装“思想铸魂”、夯实基层基础“组织铸魂”、密切干群联系“作风铸魂”,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巴马基层社会发展的治理优势。

对于普通群众,则创新矛盾调处方式,通过讲述韦拔群爱人民,人民更是不惜性命爱红军护拔哥“九件衣服”的红色故事、刚刚入党的韦述宗牺牲的红色故事等,将初心、同心、信心、关心、核心、心连心等抽象的概念与红七军和拔群烈士的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培育了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化解了群众彼此之间、干群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特别是巴马县创新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五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从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五个方面构建的“五位一体”信用指标体系。通过信用体系评级赋值,让精神与物质、道德与经济、人品与产品“联姻”,把金融支持、产业奖补、评优评先与信用积分挂钩,信用分值越高,获得的支持越多,从而改变了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时“评分越低越可能被评为贫困户,越可能享受扶贫政策”的思想,形成“评分越高信用等级越高,越能得到更多政策支持”的正向机制,引导农户摒弃“等靠要”思想,突破“干部干、群众看”“越扶越懒”等贫困治理困境,探索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方式,初步建立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社会活力。

(二)服务凝心:建立直接联系群众的服务制度,齐心共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巴马县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基层制度,组织引导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转变作风,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助力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一个旅游县,如何解决因当地度假养生的候鸟人多、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多、游客人数多“三多”而造成更大的传染风险问题摆在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面前。加上当地医疗条件差、资源紧缺等现实,给决策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巴马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班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树立了全国“一盘棋”思想,实现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坚持领导干部走在前、做表率,年轻干部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早部署早安排,统一行动,迅速行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掷地有声、落地生根,取得了良好成效。

1.充分发挥集体的敏锐决策,以“六个最早”争取主权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快速响应、积极应对,做到了广西县级“六个最早”,即最早对湖北(武汉)来巴马人员进行排查,最早关闭景点景区,最早停止一切聚集性活动,最早设卡管控车辆和人员流动,最早建立分类隔离区,最早通过基层组织启动人民战争。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2月10日上午10时,巴马瑶族自治县维也纳大酒店外,62名因新冠肺炎疫情被医学隔离观察14天的湖北籍游客,符合解除条件,结束在酒店的隔离观察。拖着行李,走出房间,在酒店大堂,这62名湖北籍游客为一直关心照顾他们的巴马工作人员深深鞠躬,并递上一封签署所有解除医学隔离人员名字的感谢信,“在医学观察期间,我们受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精心安排,给我们提供优质环境、丰富的食宿、优质的服务,使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医学观察,向全体工作人员表达致敬和谢意”。

与此同时,巴马强化宣传教育推动全民群防群治,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抗疫爱卫“五大清洁”行动,最大限度协调医疗紧缺物资,千方百计做好救治准备工作,当前正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巩固防控成果。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人民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巴马通过夯实“三级书记抓防控”责任,成立疫情防控突击队和党员服务队,县四家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党员干部奋战抗疫一线,在全县疫情卡口、医学观察站等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妇女突击队等,党员干部主动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全县党员投入一线战斗,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监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染风险,涌现出一批困难面前不退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领导干部集体和个人。据统计,全县共有个基层党组织多名党员、5万多人次群众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3.充分凝聚力量干事创业,“党群联姻”点燃复工“驱动器”。疫情发生以来,巴马的旅游及餐饮、住宿、交通、重大项目建设等行业受疫情冲击强烈,一季度巴马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消费同比分别下降64.46%、65.89%。为此,该县按照全年任务靶心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建立了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和疫情期间24小时项目服务随时协调工作机制,谋划出台了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若干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保障用工需求等系列政策,组建复工复产服务专项工作小组,实行“一企一策”“政金企”对接绿色通道和分类分批复工复产措施,构建“党支部党员责任区党员中心户长群众”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平台,将复工复产任务逐项分解,牵头部门分解到责任单位和乡镇,形成党员干部齐抓共管、部门企业联动、季度有目标、月份有产值、人人肩上有重担、个个身上有指标的抓发展、促发展良好氛围,负重前行,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力保障,推动企业有序安全复工复产。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迅速成立巴马康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并于3月27日顺利投产,日产医用口罩达50万只,目前康达生产的口罩不仅内销还出口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为全球抗疫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优先支持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且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合作社)和信用户申请贷款;目前,全县家重点企业、43个自治区市县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复工复产;积极促进贫困户就业,目前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人,务工比例达97.26%。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轮驱动”。年一季度,全县GDP增速4.3%,财政收入增速10.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3%。

4.充分发挥“协作驱动”作用,构建高质量脱贫体系。巴马县始始终坚持党在脱贫攻坚中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构建“真脱贫、不返贫”的高质量精准脱贫体系,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年5月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巴马整县脱贫出列。

(1)坚持“双驱动”引领高质量脱贫。赋能与兜底“双轮驱动”,着力构建支撑精准防贫、高质量脱贫的“五个全”体系。产业全带动。大力实施种植“六个一”和养殖“六个一”生态产业扶贫工程,带动全县57个贫困村均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2”特色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户。收益全链接。拓展“公司(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农户”运营模式,通过带动贫困户参与种养、在基地就业、在合作社入股等多种方式带动户贫困户创收增收。保险全覆盖。设置水稻、肉鸡和肉羊等27个重点种养产业险种,确保“所有贫困户、贫困户所有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双重风险”实现“三个全覆盖”。就业全保障。出台促进贫困户就业创业奖励办法,给予带动贫困户稳定就业的市场经营主体最高一次性奖励10万元,提升其带贫减贫积极性。开发公益性岗位个、扶贫公益性“定岗不定人”岗位个,东西部劳务协作每年输送贫困劳动力就业3.8万人以上。特困全兜底。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等特困群体,坚持应保尽保、兜底救助。目前,全县未脱贫人口中纳入低保兜底户人,比例为33.49%。

(2)坚持“双协作”推动共同发展。积极构建东西部双向协作、合作互赢的新型协作关系,深圳的先行先试、敢为人先促使巴马干部群众思想更加解放,两地正朝着“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的目标加速前进,合作共建的“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已成为深圳产业转移承接地。目前已正式签署合作项目34个,总投资亿元,完成投资33.8亿元。年、年GDP、财政收入两项增速在广西29个同类县份和33个国定贫困县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年GDP增速在全区所有县区排名第一,年GDP增速在全区33个国定贫困县中排名第一。年,巴马县委、政府因为深化东西部协作发展成效突出而被评为“自治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奖励集体”,是广西获此奖励的唯一一个县。

(3)坚持“双治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构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激发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1N”工作机制(“1”即是“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N”即是财政支持体系、政策性保险体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体系、社会协作体系5个方面的协同保障工作体系),该机制本质上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用金融的方法,将市场的“契约精神”与农村的“熟人社会”充分结合,探索建立贫困地区可复制、易推广、能持续的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农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夯实党在乡村的执政基础。

(三)组织聚力: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治理制度,汇聚党政军警企社民媒的磅礴之力

党建引领科技支撑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这次疫情防控和常态化的县域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治理科技支撑方面,巴马在基层财政困难的背景下,没有增加经费投入,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学习强国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原本就建立的社区、小区、楼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