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月卖了6万台新车,超过一半是轩逸日产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哪个部位开始 http://m.39.net/news/a_9387518.html

不知不觉间,日产已经从合资品牌中的中流砥柱,逐渐滑落成依靠大优惠来和中国品牌抢市场的二线品牌,旗下多款车型甚至大有将被市场遗忘的趋势。而这样由盛转衰的情况,在近十年间的中国市场上更是时有发生,多少红极一时的汽车品牌,最终都落得黯然退场的结局。

从数据来看,日产品牌旗下各款车型的销量变化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在5月份,日产汽车在中国区的销售成绩为台,别看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7.8%,看起来大有销量持续回暖的走势,但实际上,从日产汽车在中国区1-5月的累计销量数据来看,比起去年同期依旧下降了23.5%,而去年,汽车行业正饱受疫情封锁的困扰。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台的新车销量数据,实际上包含了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和进口整车,亦包含了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如果细分到日产品牌,销量则为台。

更有意思的是,在台的销量数据中,轩逸车型的销量达到了台,达到了近半年的最高销量,而销量第二名的逍客,5月份则卖出了台,第三名的天籁更是仅卖出台,反倒是奇骏·荣耀车型能以台的数据占据了第四名的位置,销量稳中有升,令奇骏、途达、劲客这几款SUV车型面面相觑。

轩逸一款车型的销量是天籁的近7倍,是逍客的近4倍,日产如今的产品线几乎已经是一条腿走路了。如果对新晋品牌来说,一款车型能大受欢迎自然是好事,但对于日产这样的品牌来说,从四处开花的产品线变得只能有一款车型一枝独秀,似乎更意味着市场在不断丢失,而仅凭一款车型,谁也不知道日产能撑到什么时候。

轩逸还是那个轩逸,还是那个省油、舒适、令人少操心的轩逸,但在如今,轩逸的对手早已不再限于朗逸和卡罗拉,更有诸多中国品牌车型对轩逸的潜在消费者群体虎视眈眈:

在同价位的中国品牌中,有的车型在大空间基础上,直接搭载了高输出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满足年轻消费者群体的运动梦,有的车型则在大空间的基础上,给予了更细腻的底盘调校、和更强的科技感,而有的车型在大空间基础上,直接给予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且入门级车型的指导价还不到10万元。

显然,轩逸的大空间并不能形成门槛,省油、舒适同样不可能一直是优势,在落地优惠长期于高位徘徊,最终落地价格降无可降的时候,如今以性价比成为焦点的轩逸,届时则会因为性价比不足,而最终走下销量神坛。

而这,也是日产品牌最为担心却毫无办法的事情。

对日产品牌销量的担忧,并非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的,从数据可以看到,日产品牌在年于中国市场创下销量巅峰,全年的销量达到了.40万台,且在年,日产品牌依旧能以.69万台的成绩稳住自己在合资品牌中的地位,但在年,.67万台的成绩开始有些不及预期,销量的疲态初现;随后年,日产品牌的销量跌至.15万台,并在年已经实质上开始价格战的情况下,仅做出.5万台的销量。

恰好,刚刚的日产汽车中国市场1-5月销量就已经出现了23.5%的同比下降,照此推算,今年日产品牌在中国市场很可能仅能卖出80万台左右的新车,和近几年的销量差距相当明显。

同时,由于近几年的策略失误,日产的新能源之路可以用“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来形容,如今的新车不可以说是竞争力不强,只能说是几乎没有存在感。因此,即使轩逸车型再没有新鲜感,一时半会日产品牌也不可能放弃轩逸,依旧得保持单腿走路的策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